GA黄金甲一提起二战时期的大西洋战役,我们脑海中便会浮现出盟军护航舰队在大洋上劈波斩浪前行的场景,抑或是深水炸弹引爆时激起巨大水花的画面。盟军水手们的英勇战斗固然是同盟国取得大西洋战役胜利的关键,但不能忘却的是,得益于包括妇女在内的劳工队伍的加班加点,盟军才得以拥有一支庞大的舰队与商船队,弥补甚至赶超了为德军所击沉的船只吨位。因此,她们是大西洋战役的幕后英雄。
在美国正式参加二战前,得益于美国海军的扩充以及英国对于商船订单的需求,美国造船企业和海军船厂已经逐步从一战结束后的萧条状况中复苏,雇员数量稳步上升,但他们中甚少出现女性的身影。毕竟根据当时的传统观念,妇女无法从事造船工业这类的重体力活。
然而,1941年12月,美国正式卷入二战,这意味着美国海军和商船队对船只数量的要求持续增加,造船企业和海军船厂需进一步增加人手。与此同时,男性劳动力将大量参军入伍,所留下的空缺需有人填补。
在此背景下,女性开始大量进入造船企业和海军船厂工作。波士顿海军船厂最高峰时雇佣了约5万名工人,其中约有15%至20%的工人是女性,她们的数量最多时有8000人左右。同样位于波士顿附近的伯利恒-辛海姆造船厂在战争第一年便雇佣了超过2700名女性。在缅因州的巴斯钢铁造船厂,同样有超过2000名女性在辛劳地工作着。此类场景在美国各地的造船企业和海军船厂上演着。
在造船企业和海军船厂中工作的女性中,部分仍旧从事传统的文职工作,但大多数人成了焊工、电工、装线工、机工和漆工,投入军舰和商船的建造中。她们与男性并肩工作,用实际行动打破着社会对女性工人的偏见。
当时的美国战时舆论宣传也极力突出女性工人的能干形象,以“铆工罗莤”为代表的战时宣传海报甚至不惜描绘她们的肌肉,这些都有别于传统绘画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此外,位于佐治亚州不伦瑞克的J.A.琼斯船厂在每一艘新船下水时,都会邀请一位女工代表在观礼台上出席典礼,以凸显女性工人的作用。
对女性工人自身而言,在包括造船业在内的军工企业工作,不仅能为战争进程做出一份贡献,也可以挣得一份保障个人独立的工资。此外,对不少女性而言,这份工作使她们得以离开小镇,进入城市,过上另一种生活。
然而,职场生活在带来其利好的同时,也含有诸多不便。最直接的便是基于性别的歧视。女性的每小时工资普遍要比男性低10到15分,并且也通常被排除在工会组织和升职机会之外。社会舆论和男性工人也经常对她们抱有不怀好意的打量,为此,造船企业和海军船厂为她们设计了专门的工作服,以尽量掩盖她们的女性特征。
而对非裔美国人等少数族裔妇女而言,她们在对抗性别歧视之余,还得忍受种族歧视。对于女性工人队伍中的妈妈们来说,在结束了忙碌的一天后,她们回家,还得承担起操持家务和照看孩子的工作。
比起这些工作中所遭遇的挑战,她们更难以释怀的,是战后的被遗忘。战争结束后,造船订单回落,裁撤员工成为必需。此外,男性军人陆续复员,也需要为他们腾出工作岗位。于是女工们往往成了被牺牲的对象,脱下工作服,隐入尘烟,直至二十多年后的一场运动,才使得她们的贡献与牺牲得到外界的尊重与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