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马拉松参赛者:48岁起跑她用六年跑完“香港到伦敦”GA黄金甲

      |      2024-11-17 15:49:30

  GA黄金甲11月10日,江西南昌,今年立冬后的豫章城天气仍然微热。滕王阁下、赣江畔,54岁的孙焦琼刚跑完今年第五场马拉松比赛,成绩是4个钟头14分。

  尽管这比她平常的成绩要慢几分钟,但在赣江旁跑完人生第十五场马拉松比赛之后,孙焦琼自2018年8月26日第一次迈开双腿以来的跑步总里程达到了9900公里,距离一万公里的里程碑仅剩100公里。

  “今年内肯定能跑到,有的厉害的跑友一个月就能跑200公里。”孙焦琼一边笑着说,一边感慨今年工作繁忙,练的比以前少了,状态不够理想。

  今年12月1日,她还将在粤西海边小城阳江海陵岛参加个人今年第六场和人生的第16场马拉松比赛。

  在马拉松赛场上,孙焦琼和她的一些跑友是不折不扣的“少数派”:女性,且年龄偏高。但这也是令她感到骄傲的地方。

  以2024的广州和2023年的成都、南宁三场马拉松为例,根据公开数据,女性跑者的占比分别是20%、21%和18%。

  50岁以上仍然在参加这项对身体素质要求极高的女性则是少数派中的少数派。以明年1月初的厦门建发马拉松为例,根据官方统计,50岁以上的入围女性跑者为1833人,占所有35,000入围选手的5%左右。

  孙焦琼无疑是她们中的一员。而比起自己,她更佩服同住广州黄埔的另一位女性跑友,这位年底就将年满74岁的大姐11月3日刚以4个钟头54分的成绩跑完北京马拉松。

  孙焦琼的老家是四川广汉市连山镇,地处成都平原北面,是一个因川菜头道名菜“回锅肉”炒得比其他地方更香而闻名的小镇。

  她的长跑天赋第一次被发现大概是在初中时期的校运会跑道上。因为“短跑跑不快”,她当年参加的都是800米、1500米等较长距离的项目。

  “同学们都说,你这么小的个子怎么这么能跑。”孙焦琼回忆道,开心的表情好似这一切都发生在昨天。

  她确实矮小。身高一米五几的她目前在广州黄埔的汽车传感器公司导远科技从事保洁。

  当她每天从早到下午,推着比自己矮不了多少的保洁车在工位间穿行时,专注于写代码或产品开发的工程师们通常不会特别注意身边这位身着蓝色工作服、黑色长裤的“孙阿姨”。

  可她略黝黑的皮肤、左手腕上的佳明(Garmin)运动表,以及时常更换的各色跑鞋却掩盖不住她扫地僧一般“大神级”跑者的身份。

  今年,她所在的公司为包括她在内的几位业余跑者设计制作了专门的马拉松背心。

  背心背后题词“跑向比远方更远的远方”的灵感来源于诗人海子1986年在《九月》中的名句“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公司以此激励孙焦琼和她的跑友一起用脚步去实现更多远大的目标。

  可数十年前,当孙焦琼刚离开学校、走入社会时,并没有发挥自己的特长,坚持长跑。

  上世纪90年代,孙焦琼离开四川南下广东,到东莞当时一家台资鞋厂工作。闲暇时分,她会和工友们打打乒乓和羽毛球,可始终不太喜欢。

  重燃对长跑的爱是在2018年,当时在广州黄埔区某医院做志愿者的她结识了一帮长跑爱好者,她由此被带着重新跑了起来,并成功入坑。

  “当时我分两次跑了3.2公里,花了30多分钟。”她边说边在手机APP翻看当时的记录。“我看别人都是6、7分钟(一公里)的配速,我要十多分钟,跑得又慢又累。”

  某次在黄埔某仓库加完班的孙焦琼第二天一早觉得精力很差,骑电动车将女儿送到学校后,在去上班的路上“不知怎么的”就摔了下去,把左手手腕摔成了骨折。

  意外的伤病不仅使她错过了当年国庆回家看望家人的假期,还养了三个月的伤,但没有拦住她越跑越远的脚步。

  “我宁愿在跑道上流汗,也不愿在医院里流血。” 她说,并解释道,在医院里流的除了自己身上的血,还有“钱包流血”。

  她说这是她同在医院做志愿者的“跑友们”的共同想法。然后她们就一起越跑越远、越跑越快。

  下班路上,当大多数人拥堵在高峰期的车水马龙中的时候,孙焦琼有时跑个几公里回家。

  2019年12月29日,她在49岁时在粤北河源的山水间跑完人生第一个马拉松,用时5个半钟头。“那也是我第一次跑过30公里。”

  “跑过21公里时,我觉得特别兴奋。结果到了25公里,再从25到30,再到31、32公里,每跑一公里都像是一年。太遭罪了。”

  跑到37公里的时候,她和诸多跑者一样在组委会安排下留了一张影。因为第37公里往往是最艰苦、最危险的时刻,她一边说,一边翻开当时那张照片。

  第37公里对于孙焦琼来说还有一个特殊的意义。她在自己跑之前,曾经在其他马拉松做志愿者,懂得急救的她的职责就是守在37公里处,一旦有选手倒下就第一时间施救。

  2021年的某个周末,她早上9点半从黄埔的家里出发,8个钟头跑了60公里,当天晚上甚至还去做了一份兼职。

  2023年第四季度至今年初,她几乎每周跑一个马拉松,期间还在粤北清远的山水间跑完一场30公里越野赛。

  孙焦琼奔跑的足迹覆盖广东、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江西在内的六个省区的12个地方,打卡了很多风景名胜,留下许多难忘的照片。

  在成都,她从城西北的金沙遗址出发,途径、,再一路向南跑到号称亚洲最大的单体建筑的环球中心。

  在重庆,她沿嘉陵江畔打卡“8D城市”的网红景点,还创造了4个钟头2分钟的“PB”(个人最好成绩)。

  但她印象最深、最难跑的还是今年夏天在贵州“凉都”的六盘水马拉松,“因为海拔高达1900米,还有很多的弯道”。

  她用了4个钟头15分钟完赛。而在其他更平直的赛道,她的成绩通常是4个钟头出头。

  根据中国田协的《2023中国路跑赛事蓝皮书》,孙焦琼在重庆跑出的4个小时2分的成绩比当年全国所有认证赛事的所有年龄段的男子平均成绩都更快(男子40-44岁组是所有年龄段中最快的,平均成绩接近4小时6分钟)。

  而根据中国田协的《全国田径锻炼等级标准》,她的成绩在50-54岁组别的女子大众选手中已经达到一级标准(4小时20分),可她希望自己能够更跑进“精英级”(3小时50分)。

  比起速度,她更满意的是知道了如何控制速度。例如在10月中旬的长沙湘江畔,她从38公里开始加速,超过40公里后更是以5分多的配速跑完了最后两公里。

  孙焦琼说这是科学训练的结果。现在她每隔一天跑一次,每次跑上40到60分钟作为练习。中间那天则做针对性的力量练习,提升腰腿的力量,因为要跑得轻松就要昂首挺胸,腰部力量至关重要。

  当被问到跑马拉松给自己带来最大的改变是什么时,孙焦琼说是“不再内耗”:“除了生死,我觉得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38年后,孙焦琼和她的“少数派”跑友们还将继续跑下去,跑去更多地方,跑向比远方的风更远的远方。